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

三大股东撑起兴聚农业科技合作社

发布日期:2006-08-29     来源: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

83日,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副所长陈维元研究员、绥化市北林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张树春高级农艺师和兴聚农业科技合作社社长、兴福乡聚宝村村委会主任张德山按时一同来到合作社的千亩大豆田查看苗情。张树春翻看叶面后告诉张德山近期要注意灰斑病的发生,要加施的药剂等等。张德山一边听着,一边认真地在本上记下了防治的技术要领。

聚宝村农民告诉记者,这种情景在兴聚农业科技合作社成立的一年多时间里经常看见,他们是合作社的三大股东。

兴聚农业科技合作社20053月成立,就设在张德山家。张德山家院子里停放着一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和两台拖拉机。张德山告诉记者,合作社还有成套的喷灌设备、综合整地机等农机具和11眼抗旱机井、1000平方米晾晒场、200平方米的库房等固定资产,现有社员230户,耕地4200亩。他家东房的一面墙上,贴着合作社的章程,社员义务、权利写得清清楚楚。

说起办合作社,张德山喜上眉梢,向记者娓娓道来:这合作社是我挑头搞起来的。1993年,我与绥化农科所合作搞大豆种子繁育,效益很好。第二年就有12个农户跟着我干。可那时是一家一户生产,没个统一种法,产品有时不合标准。我就琢磨把大家联合起来。2002年,成立了聚宝繁种联合体,按照产业化的思路,建立起了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体系,农民的土地集中连片,统一标准化种植。可大面积生产,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撑才能做得好。去年,我们与农业部大豆首席专家韩天富教授和省农业厅科技处商量,让农科所的专家和区推广中心的技术员加入,组成利益联合体。去年春,我们在民政部门注册,正式成立了兴聚农业科技合作社

兴聚农业科技合作社实行股份制,农科所和推广中心各占10%的股份,分别以科研成果和集成技术服务入股,农民用土地和劳动力入股,大家捆绑在一起共同经营,按股分成,农科所提供的全是最新研究的原种,推广中心在生产的每个关键环节都派技术员上门指导,社员按照合作社规程照着技术员的指导标准化生产,合作社负责销售。现在,全村三分之一的农户都成为兴聚合作社社员。由于加入合作社的农民种田省时省力省心又增收,惹得邻近两个村的40户豆农也入了社。 

农科所:科研与生产完美的结合

加入合作社,实现了科研与生产的完美结合。陈维元对农科所参加合作社做了这样满意的描述。他说,绥化农科所主要从事育种研究,要求有一定的保密性和生产标准一致性,这就需要相对固定的土地进行标准化繁育,在种植过程中还需要随时了解作物生长的情况,根据不断反馈的信息,修订科研内容和方向,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科技创新。参加合作社,我们在履行提供良种和优质栽培技术,进行实用技术研究,对农技推广人员进行培训等职责的同时,实现了科研与生产的对接。新品种、新技术等科研成果能很快在合作社推广。在目前国家对农业科研院所投入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回收、销售种子,我们的科研经费因此得到了补充。

农技中心:我们有了科技推广示范田

张树春谈起农技推广中心参与合作社的初衷,兴奋于有了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展示田。

目前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在开展技术服务时,普遍面临的是经费匮乏、人员知识更新滞后、缺乏试验田和技术集成手段落后等问题。张树春说:参加合作社,社员的土地成为我们农业科技试验田和示范田,我们对研究所提供的新品种、先进技术进行适用性组装后,可以对农民进行面对面的培训,现场手把手的指导,多年推广不开的测土配方施肥、种子包衣等新技术,今年就全部推广开来。

与此同时,农技中心还负责为合作社提供优质农用生产资料、市场和技术信息等服务。通过合作社的共同合作,每一个社员都自觉成为先进技术的接收者、应用者和传播者,辐射带动了其他农户学科学、用科学,合作社的每一块田地都起到新成果、新技术的展示作用。农技人员在上接科研下联农户的推广过程中自身素质也得以提高,政府在推广中公益性和技术服务性作用也得到了发挥。

农民:轻轻松松种田,实实在在收获

聚宝村农民高树春说他参加合作社最大的感受是,可以轻轻松松地种田,其它的杂事都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就是收获了,也由合作社统一去卖,我只等着最后分红。

一年来,兴聚合作社采取统一制定生产计划,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指导和培训,统一生产管理(整地、播种、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中耕、收获),统一品牌、包装和商标,统一收获、调配和销售的运营生产方式,合作社社员按股份分配收入,简称五统一分,使入社社员实现了轻轻松松种田。

对此,高树春赞不绝口,他说,还是组织起来好。你看合作社地里那一口口的井,一家一户哪里打得起,多年失修的灌溉渠也修好了,哗啦哗啦地浇地羡慕死邻村的乡亲了。每当播种收割时,那地里可壮观了,全部是机械化作业,什么时候施肥、施啥肥,该打药了,配多大的浓度,生产过程全部实施标准化作业。自己种了20亩大豆,劳力省下了都外出挣钱了,一年下来全家增收5000多元。说起加入合作社的好处,王凤喜接过话茬儿:过去我家买种子化肥贵不说,还常上当受骗。合作社统一采购,推广中心把关,假冒伪劣再骗咱难。”“统一品牌、包装和商标可让我们合作社出大名了。张玉波骄傲地告诉记者,在当地,一说起兴福大豆,都知道兴聚农业科技合作社生产的最有名。

跟踪研究兴聚农业科技合作社黑龙江省农业厅科技处副处长谢永坚提供了这样一组数字:2005年,合作社统购生产资料节本增效4.8万元,其中购种降低成本2.4万元,化肥降低成本1万元,农药1.4万元;农业机械整地、播种、中耕和收割等综合作业,亩降低成本20元,节本增效8.4万元;4200亩优质大豆繁种,总计增收14.7万斤,平均亩增产10%,增效20.6万元;大豆良种回收价比市场价高0.10元/斤,增效14.7万元。集中种植后去年入社的217个农户中外出劳务102人,创收60万元。

政府:我们的任务是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搞好服务

绥化市北林区委副区长孙玉峰对兴聚农业科技合作社所起的作用这样评价: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前提是规模化,但规模化靠行政命令不行,而合作社是农民按照市场的需要自愿组织起来的。现在我们政府的责任就是为合作组织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从搞好服务上下功夫。比如对兴聚农业科技合作社,我们就鼓励这种兴办一个合作社,带出一个支柱产业的做法,对合作社剩余的劳动力政府组织有一技之长的出外打工,有经商经验的搞农产品流通。在他们初创时期,政府还在一些农业科技项目上向他们倾斜,将他们列入国家优质大豆生产基地良种繁育项目区,大豆科技入户示范区,物化补贴了多种农机具,这部分资金(资产)变为公共积累。

兴聚农业科技合作社的发展,社长张德山有宏伟的蓝图:继续扩大合作社生产规模,促使小规模经营农户在持有土地股权的条件下寻求农业以外就业,将更多的土地等资源使用权以股份的形式流转到农业科技合作社,把农民变成农工,实行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优质化推进、市场化运作,保证入股社民有稳定的土地股份收入,真真正正实现收入的大幅增长。

点评

如何让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如何更好地为农民提供多方位的服务,实现小生产和大市场的对接,兴聚农业科技合作社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兴聚农业科技合作社围绕专业化生产与当地农科院和农技推广部门合作,将分散的农民在保持产权独立的前提下组织起来,通过机械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大生产,以及集体采购、包销产品和提供科技服务,在整合有限农村社会资源的同时,建立起一种崭新的生产关系,大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兴聚农业科技合作社提出,让每一个社员都成为先进技术的接受者、应用者和传播者,让合作社的每一块田地都成为新成果、新技术的展示田,充分体现了科研院所、推广机构和农民共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的理念,实现了科研成果、技术推广和农民的有效对接,提升了产业化水平,实现了科研院所、推广部门和农民的三赢

  • 董晓慧 专家类别:大豆育种

    简介:

  • 唐铭 专家类别:大豆育种

    简介:

  • 王金星 专家类别:大豆育种

    简介:王金星,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副研究员,2005年7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专业;2014年东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毕业...